87年臺灣老兵帶妻子回大陸見原配,分離50年良久擠出一句:對不起
2023-06-16 21:08:14    歷史文社

丈夫離開家的時候,劉金娥剛滿21歲,她和丈夫蔡國棟的婚姻,是傳統(tǒng)的封建包辦婚姻,即使兩人婚前便已相識多年,但婚后兩人之間仍毫無感情基礎(chǔ)可言。

劉金娥是一個典型的傳統(tǒng)婦女,嫁到蔡家后每日操持家務(wù),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,公婆對這個兒媳婦很是滿意,唯獨蔡國棟沒有任何的表示,但也沒有反對。


【資料圖】

1937年抗戰(zhàn)伊始,18歲的蔡國棟正值年少熱血的年紀,他背上幾包干糧離開了家鄉(xiāng),毅然決定投身報國。

蔡國棟本以為等到趕走了日本侵略者,自己可以回到家和父母過著安穩(wěn)的日子,但他卻不曾料到這一走就是50余年,也再不會見到家人。

離家時,蔡國棟和劉金娥已經(jīng)結(jié)婚了三年,但一直沒有孩子,他這一走,更為劉金娥未來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灰色。

蔡國棟帶著干糧一路來到了重慶,進入了國立中央大學(xué)學(xué)習(xí),畢業(yè)后因成績優(yōu)異被選入了國民政府空軍,在接受緊張的培訓(xùn)過后,隨即投身到抗日中來。

戰(zhàn)爭期間,蔡國棟會偶爾抽出空給家里寄去一封信,詢問父母家人的近況,卻很少會提及劉金娥的名字,或許在他的心里,她不過是一個“保姆”罷了。

戰(zhàn)爭局勢愈演愈烈,蔡國棟因此中斷了和家里的聯(lián)系,哪怕到了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,他又因被派遣到青島任職事務(wù)繁忙,一直沒有和家中取得聯(lián)系。

在青島任職期間,蔡國棟結(jié)識了后來的妻子,似乎所有的包辦婚姻都會有這樣的經(jīng)歷,蔡國棟也不例外。

兩人自由愛戀,交往后不久便走到了一起,蔡國棟并沒有告訴對方,自己在老家還有一個妻子,他以為自己已經(jīng)離家12年,劉金娥早已改嫁了吧。

解放戰(zhàn)爭結(jié)束后,國民黨一路潰敗不得不逃往臺灣,蔡國棟也帶著妻子來到了島內(nèi),最終在屏東縣的大鵬村定居。

大鵬村的居民,絕大部分都是從大陸來到這里的軍人及其家屬,當(dāng)年跟隨國民黨來到臺灣的老兵,都被安置在不同地區(qū),像大鵬村這樣的地方,全臺灣一共有近800個。

定居臺灣后,蔡國棟一直想著有一天能夠回到大陸老家,和父母一起生活,畢竟二老就他這么一個兒子,姐姐早已嫁到外地,還有兩個妹妹尚且不知,而劉金娥或許已早早改嫁。

理想始終是美好的,現(xiàn)實也向來殘酷,在國民黨敗退臺灣后的幾十年里,一直不允許老兵回大陸探親,兩岸甚至沒有任何的民間交流和來往,導(dǎo)致許多像蔡國棟這樣的老兵,也只能面對現(xiàn)實嘆息。

在臺灣,蔡國棟和妻子生育了子女,一家人在簡陋的房子內(nèi)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,雖然生活上異常艱難,但這里的氛圍卻無比溫暖。

蔡國棟的鄰居們自然也都是老兵,而且來自全國各地,他們都懷著一個共同的憧憬,那便是回到大陸老家。

每逢過節(jié),大鵬村的氛圍要比平常熱鬧幾分,來自不同地區(qū)的老兵們分享著各自的過節(jié)習(xí)俗和文化,蔡國棟的女兒蔡怡對這樣的情景記憶猶新,在她后來的文字里,經(jīng)常能夠看到這樣的記錄。

隨著年紀的增長,蔡國棟越發(fā)感到自己回鄉(xiāng)無望,便讓蔡怡代替自己嘗試著聯(lián)系老家的親人。

1979年,這時的蔡國棟已經(jīng)年入花甲,兩鬢也已斑白,這天正在感慨世事無常的他,從女兒手里接過了一封發(fā)自家鄉(xiāng)的來信。

這封信是蔡怡在托自己在大陸的朋友幫忙,在山東老家刊登尋親啟事后,時隔半年收到的回信。

蔡怡從信中得知,自己的爺爺奶奶還在世,已經(jīng)90多歲了,二老一直期盼著兒子回家,看到此處,蔡怡很是激動,但是接下來的文字卻讓她無比詫異。

信中提及到,蔡國棟的妻子劉金娥,在他離家之后一直未改嫁,足足等待了他41年,直至今日她已經(jīng)62歲了。

蔡怡不敢相信信中的內(nèi)容,因為父親從未和一家人提起過此事,她更不敢直接告訴母親,生怕母親受到打擊,便拿著信找到了父親。

蔡國棟接過信,看到父母依然健在,熱淚早已控制不住地流下,當(dāng)看到劉金娥一直在等待自己時,蔡國棟愕然了,而后哽咽無聲。

他原本以為劉金娥早已改嫁,但她非但沒有改嫁,還一直照顧了公婆這么多年,劉金娥沒有孩子,她將對丈夫所有的思念和愛意,都用在了照顧公婆身上。

不多時,一家人都得知了此事,蔡怡的母親本就身體抱恙,猛然受到這般沖擊,險些昏過去。

后續(xù)的半年里,她對蔡國棟的態(tài)度急轉(zhuǎn)直下,好在經(jīng)過子女的好言相勸,才逐漸接受并面對了現(xiàn)實。

此時的蔡國棟,同樣在為自己懊惱不已,他不能理解為什么劉金娥會為他等待這么多年,不能理解為什么她不選擇改嫁,而要將自己的人生浪費在毫無意義的等待上。

雖然蔡國棟恨不得馬上搭乘飛機回到老家,但鑒于此時臺灣依舊沒有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,縱使他再回鄉(xiāng)心切,也只能選擇默默等待。

直到1987年,蔣經(jīng)國終于同意開放了在臺老兵回大陸探親,讓許多像蔡國棟這樣的老兵終于等到了回家的機會。

簡單地收拾后,蔡國棟帶領(lǐng)全家搭上了飛往山東的飛機,飛行途中,蔡國棟的心情無法言喻,一想到即將和50年未見的父母重逢,恨不得飛機再快一些。

但蔡國棟在激動之余忽略了一個事實,此時已經(jīng)是1987年了,而那封信是1979年寄來的,已經(jīng)過去了9年。

而且信中提到,蔡國棟的父母當(dāng)時已經(jīng)90多歲了,如今又過了近10年,二老很有可能已經(jīng)不在了。

果然,當(dāng)蔡國棟帶著家人來到老家的房子前時,等待他的不是朝思夜想的父母,而是幾座略微隆起的封土。

蔡國棟還是沒能見到父母,在幾年之前,二老已經(jīng)化作一堆黃土,似乎是知道兒子會回來,所以他們把自己葬在家門前,以另一種方式繼續(xù)等待著。

70歲的蔡國棟跪在墳前泣不成聲,任由女兒蔡怡怎么安慰也無濟于事,畢竟這是深埋在心底半個世紀的思念和愧疚,又怎么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(nèi)完全傾瀉?

直到許久后,蔡國棟才稍微平復(fù)了情緒,在蔡怡的攙扶下走進了屋內(nèi),這時的家里只剩下了劉金娥以及蔡國棟最小的妹妹,其他的家人都已經(jīng)不在了,甚至蔡國棟的大姐和另一個妹妹已經(jīng)去世了十幾年。沒能見到他們,成了蔡國棟心里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。

走進房屋,蔡國棟才看到,這里的一切還是當(dāng)年他離家時的那副模樣,只不過在堂屋的中央,多了兩幅灰色的遺像,那是他朝思夜想的父母。

遺像的前方,擺放著一個早已被灰塵鍍滿的瓷碗,蔡國棟顫巍著拿起它,輕輕地拭去灰塵,頓時淚如雨下。

這是在離家之前,父母送行時他所使用的那個碗,在他走后的50年里,這個碗承載了父母所有的思緒。

小妹對他說,母親一直覺得自己的兒子還活著,幾十年里每每吃飯時,都會拿出這個碗擺在桌上,代表著蔡國棟依然還在這個家里。

或許他們會想到,兒子早已因戰(zhàn)火不在,但二老之間一直保持著一種默契,不愿打破這份唯一的念想。

蔡國棟默默地擦去眼淚,在女兒的攙扶下緩慢地走過房間里的每一個角落,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,但是家的味道卻從來沒有變過,似乎在空氣里,蔡國棟還能感受到父母的氣息。

祭拜了父母后,蔡國棟來到了劉金娥的面前,面對這個等待了自己50年的女人,他一時之間竟然說不出話來,許久才擠出了一句:對不起。畢竟他們之間真正一起度過的日子寥寥無幾。

從鄰居的口中,蔡國棟得知自從他與家里斷了聯(lián)系后,家人想方設(shè)法尋找他的消息始終一無所獲,劉金娥一直照顧著公婆,即使公婆也勸她趁著年輕改嫁,但傳統(tǒng)的劉金娥選擇留了下來。

在照顧公婆的幾十年里,劉金娥靠著給人打雜做零活,用零星的收入艱難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。

每天凌晨,當(dāng)空氣都還在沉睡之時,劉金娥便已經(jīng)起身,盤算著一天的活計;到了夜晚,煤油燈的微弱燈光,將她的身影無限拉長,直至撐起整座房屋。

劉金娥是一個典型的傳統(tǒng)婦女,在那個女子普遍沒有讀過書接受過教育的年代,早早地嫁人是許多家庭對女兒的安排,嫁雞隨雞的思想也在她們的腦中深扎,牢牢地束縛,摧殘著她們的一生。

當(dāng)她們有了女兒,這種思想又會被傳遞給下一代,周而復(fù)始地上演悲劇,這不由地讓人想起魯迅的發(fā)妻朱安,一個和劉金娥有著幾乎相同命運的女人,被封建禮教牢牢把持著一生。

劉金娥就是那個年代中,千千萬萬被荼毒婦女的一個縮影,但在那個歷史年代中,卑微的她們又能做什么呢?

蔡國棟和劉金娥在屋內(nèi)相對無言,即使他內(nèi)心愧疚萬分,但真正面對她時,卻說不說一句話,這是怎樣的悲哀。

蔡怡和母親默默走遠,留給兩人獨處的時間,但僅過了不到一小時,蔡國棟就匆匆走出了房屋。

因為他們相處的時間幾乎沒有,唯一能夠談?wù)摰?,也許只有關(guān)于父母的話題,而對于這個離家50年的丈夫,劉金娥同樣無話可說。

對于劉金娥,蔡國棟必須做出選擇,是將她帶回臺灣和自己一起生活,還是將她留在這里,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。

最終,劉金娥還是留在了山東老家,蔡國棟并沒有將她帶走,即使他想彌補虧欠,但眼下的種種因素都讓他無法實現(xiàn),他唯一能夠做到的,是在生活上給與劉金娥幫助,可在感情和心靈上,蔡國棟永遠也無法彌補。

回到臺灣后,蔡國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囑咐女兒,讓她托在大陸的朋友給劉金娥送去生活物資,直到幾年后劉金娥在老家逝去。

按照生前的遺愿,劉金娥被葬在了公婆的身邊,長眠在了她為之付出一切的蔡家,用她的話來說:葬在公婆身邊,我也是有家的人了。

蔡國棟得知后,嘆了一口長氣,朝著家鄉(xiāng)的方向,久久地注視著。

時間來到2005年,這一年蔡國棟的妻子因病去世,他也患上了老年癡呆,許多事情已經(jīng)記不清了,甚至連女兒蔡怡都不認得了,但唯獨當(dāng)子女們和他聊起山東老家時,蔡國棟的眼里總會閃過一絲亮光。

子女們知道,父親雖然許多事都記不清了,但卻一直記得老家,當(dāng)年從山東老家回到臺灣后,這么多年過去,父親一直想著能夠在臨走前再回老家看一眼,卻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作罷。

于是在2007年,蔡怡和哥哥帶著父親的寄托來到了山東老家,在祭拜了爺爺奶奶的墳?zāi)购螅题鶃淼搅藙⒔鸲鸬膲炃啊?/p>

他們跪在劉金娥的墳前,手中不斷朝火里扔著紙錢,蔡怡說到:大娘,我們也是你的兒女??!你不會再孤單了!

回到臺灣后,蔡怡告訴了父親自己已經(jīng)祭拜了劉金娥,蔡國棟本來迷糊的神情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,變得有些激動,已經(jīng)說不出話的他只能用手在空中比劃著。

蔡國棟和劉金娥結(jié)婚三年離家,為了空洞的夫妻感情,劉金娥窮極了自己的一生,在漫長的等待中消耗了自己的時光,到頭來卻只換來了一句對不起。

這是劉金娥的悲劇,更是千千萬萬的“劉金娥們”的悲劇,她們的存在,在那樣的年代中,顯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,或許只不過是一顆微不足道的沙塵,甚至不會在歷史中留下一絲淺痕,但沙子也有它存在的意義,它的上面,鐫刻著一個女人畢生的意義,更鐫刻著歷史和年代的血與淚。

關(guān)鍵詞: